更新日期:2023-03-07 10:34
寫好作文的核心除了直接說出我們的觀點,還要對我們的觀點加以證明,證明觀點的時候,就需要事實材料或者前人的觀念的材料。以下是邦博爾招生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滿分作文: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3篇),供您查閱。
1.高考滿分作文: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篇一)
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
我一直相信,人在極端環(huán)境下所爆發(fā)出來的求生欲,往往不是來源于「我還沒活夠」,而是來于「還有人在等著我去照顧」。
看完《南極之戀》,我更加相信了這個道理。
一個傻兮兮的沒有戶外生存經驗的土豪,憑什么能在南極經歷過各種磨難還能生存下來?
就憑他有喜歡的人,就憑他被需要。
你也許覺得這是在開玩笑,那就當開玩笑吧,反正命運跟我們開過的玩笑也不少。
如果你也曾孤獨過,你就會明白,「被需要」的感覺是有多好。
在無數(shù)個深夜,你曾拿起手機,想找喜歡的人說話,但你拿了又放,寫了又刪,發(fā)送又撤回,因為你怕。
你怕一廂情愿。
你怕你需要對方,但對方不需要你。
你是如此的怕打擾,以至于就連發(fā)一句“打擾了”,也覺得這句話本身也是一種打擾。
你是一根蠟燭,愿意用生命為她燃燒。
聽起來很美。
但不湊巧的是,她的生活燈火通明,根本不需要被你這點微弱的燭光。
孤獨,是燭光無處安放;相愛,是彼此燃燒照亮。
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
在《無問西東》里,黃曉明抱著毀容的章子怡說了一大段情話,很多人被那段話所打動。
但我印象更深的卻是黃曉明的另一句臺詞:「我有需要照顧的人」。
對一個人表達愛意,當然可以用千言萬語,但如果僅用這一句「我有需要照顧的人」,也足夠了。
《南極之戀》里也有很多戳動人心的臺詞,這些臺詞也在詮釋什么是「被需要」。
比如男主富春對女主如意說的那句:「如意,我回來了」。
這句話太平淡,平淡到像櫻桃小丸子的那句「我回來了」。
但正是這句話,給人一種回家的感覺,家是很暖的地方,而在南極,恰巧需要這份暖。
他每天出門尋找希望,后來才發(fā)現(xiàn),屋子里的她才是希望。
所謂彼此牽掛,無非是外面的他想回家,里面的人在等他。
又比如「我怕風停,因為風停了就沒聲音了;但我又怕起風,風一起,身后的腳印就沒了」。
這句臺詞把孤獨和無助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不見人煙的南極,你能聽到的幾乎只有風聲,于是你希望有風作伴。
但是風一起,你又怕腳印消失而找不到回去的路。
這是一個矛盾。
所有的孤獨患者都有這樣的矛盾,他們的精神世界就像南極一樣荒蕪冰冷。
你渴望找一個人去化解孤獨,但又怕找錯了人,反而會更加孤獨。
男女主角就是在這樣一個孤獨的環(huán)境里互相取暖,他們因為求生而走到一起,又因為走到一起而堅定了求生。
這部電影很暖,因為詮釋了相濡以沫。
這部電影又很冷,因為相濡以沫的人最終還是要面臨一個選擇:要不要相忘于江湖?
世間最殘忍的事,不是讓你失望,而是先給你希望。
去看這部電影吧,如果你此刻幸福,看完你會更加珍惜。如果你此刻孤獨,看完你會向往幸福。
愿你早日找到需要照顧的人,也愿你能早日被人照顧,更愿你從此不再失望。
2.高考滿分作文: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篇二)
如今生活變化之快,往往讓我們手足無措。是隨波逐流,還是固守己見?何去何從,實際上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變化節(jié)奏加快,許多事情的發(fā)展往往出乎我們預料。緊跟潮流,追求時尚,這可能迷失自我,因為生活的表象遠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許多自以為是的判斷與分析,會在社會現(xiàn)實中被打得粉碎。反過來,我們一味的堅持自己所謂的原則,不知變通,怨天尤人,甚至逃避現(xiàn)實,與大眾格格不入,那也將被社會所淘汰。對此,科學的判斷,理性的選擇,就尤為重要。
正確面對各種“變數(shù)”,是我們應該具有的態(tài)度。
世界變化并非按照我們設計的方案去運行。世事的變化,哪怕是失敗的結局,我們都要坦然面對,積極采取措施,掌握生活的主動權。遵義會議之后,剛剛走上領導崗位的毛澤東,面對土城戰(zhàn)役的失敗,迅速調整方案,在險象環(huán)生中領導紅軍四渡赤水,寫下現(xiàn)代戰(zhàn)爭精彩的篇章。失敗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態(tài)度。勇于承認失敗,在失敗中找到走向成功的途徑,才是我們正確的選項。
社會的發(fā)展,也會出現(xiàn)短暫的倒退。對此我們不能動搖對人類對未來的信心,不能動搖自己的信仰和做人的原則;堅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秦朝張良為了替韓國復仇,曾在博浪沙襲擊嬴政,命中副車,不得不亡命于芒碭山。后黃石公為了磨練張良,讓其三次為自己穿履,一是考驗他態(tài)度是否堅貞,一是讓他學會心平氣和。最后的結果,黃石公滿意的傳授給張良《素書》。張良成為漢代開*師。張良經得起考驗,成為智者。而抗戰(zhàn)時期,面對日本人的侵略形勢,不少中國人對抗戰(zhàn)失去了信心。汪精衛(wèi)等人放棄自己國格,選擇投降日本,組成*偽政府,最終落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時代的變化,有時候讓人茫然不知所措。在眾人被現(xiàn)實亂象迷惑的時候,倘若有人能從中找到規(guī)律性的結論,清醒的放眼未來,作出科學的預測,那將是大智慧!抗戰(zhàn)中許多國人為“亡國論”和“速勝論”的觀點而迷惑的時候,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為中華民族指明了方向。
可是智者產生并非一日之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要經得起實踐的磨練,又要博覽群書,深得中華文化之造詣,方可做到。作為平常之人,我們應不斷的加強修養(yǎng),虛心請教,傾聽不同的聲音,在實踐中提升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變化的世界中從容應付,成為勝者。
世事難料,但只要勇敢的面對,沉著、理智,才是正確的選擇。
3.高考滿分作文: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篇三)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么滋味。”
現(xiàn)代*多都會有看天氣預報的習慣,根據(jù)未來天氣情況改變自己的計劃。不過,天氣預報也會有不準的時候。當一個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氣預報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裝,結果遇上的卻是一個艷陽天,這應該也算得上是一種意外的驚喜了吧。
其實,生活的最美妙之處就在于它的不可預見性,你不知道你的未來,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沒有規(guī)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據(jù)現(xiàn)狀和一些規(guī)律,推測出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情況,從而做好充足的準備來面對未來。當然,預測,并不是現(xiàn)實,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賴預測。畢竟,有些預測也許不會成真。
然而,總是有人會選擇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們看來不好的預測,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那只是預測,不一定成真。卻經常會忽略,有些預測并非是空*來風,假使他不以為然,那些目前還只是預測的結果將來很可能會在未來發(fā)生。就如蔡桓公不聽名醫(yī)扁鵲對于他身體情況的預測,沒有在病癥剛顯露之時及時治療,等到真正病入膏肓,連名醫(yī)都無法救治之時,才有了后悔的意思,卻再也無力回天。又如項羽不聽范增對于留下劉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預測,沒有及時免除后患,最后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因為不相信預測而最后使預測成真的例子遠不止這些,卻總還是會有人重蹈覆轍,不撞南墻不回頭。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預測就一定會成為現(xiàn)實。任何預測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當時的情況下的。換句話說,只有當前的情況持續(xù)下去,預測才有可能實現(xiàn)。但是,任何的情況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不希望成真的預測實現(xiàn)不了。試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開始就聽取了扁鵲的話積極治療,項羽聽了范增的建議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預測不就不會實現(xiàn)了嗎?所以說,預測的最終實現(xiàn)與否,實際上都在于你自己。
對于預測,應當接受,并不是說預測一定會成真,而是說要接受預測可能會發(fā)生的可能性,從而對其做好準備。假如預測到的結果是理想的,那就應該保盡力而為;假如預測到的情況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應該反思自己,從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轉化。當然,也不要被預測所*,因為它不一定會實現(xiàn),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以官方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