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京衛(wèi)生學校 更新日期:2023-12-22 14:45
2023年12月9日下午三點整,校學工處、關工委及德沁苑省級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共同邀請皮郁郁副教授為我校家長開展了“家長如何擁有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tài)”線上講座。皮郁郁,副教授,碩士,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貴州省家庭教育中心家庭教育骨干,遵義市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協(xié)會特約顧問等榮譽。近年來主持和參與省市級以上課題10余項,發(fā)表各級各類論文20余篇,參編教材兩部。
首先,皮郁郁副教授像家長們闡述了何為心理健康。198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了21世紀健康新概念:“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接著,她向大家提出問題:“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并向大家展示了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十條標準。其實人的健康不僅指身體不生病,還包括認知合理,情緒穩(wěn)定,行為適當,人際關系和諧,善于適應變化等心理健康。那么家長如何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呢。皮郁郁副教授從學會認知,接納,控制情緒和學會改變不合理認知兩方面來講解。
第一方面,她向為大家介紹了情緒的功能,“踢貓效應”和調控情緒的方法。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緒是指人們關于客觀事物是否滿足其需要所產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表現。當需要得到滿足時,人會產生積極快樂的情緒;在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人會產生消極負面的情緒。皮郁郁副教授又將情緒分類,分為積極,消極情緒和心境,激情,應激兩類逐個向各位家長解釋并舉了2018年,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助于大家更好的理解。
第二方面,皮郁郁副教授先向大家講述了一個狐貍與葡萄的故事,并用“ABC理論”為大家分析激發(fā)情緒,內心認知和引發(fā)情緒三者的關系。得出:激發(fā)情緒加內心認知等于引發(fā)的情緒。其核心是去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確的信念。而非理性信念的特點是絕對化,過分概括化,糟糕透頂。
“人不是為了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事情的看法困擾著。”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tài),體現在大事不懼,小事不怒,急事不慌,瑣事不念這幾個事情上。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tài),才能與孩子們共同成長,為孩子成長成才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