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涪陵第一中學 更新日期:2021-12-09 20:58
學校招生的時候一般都會發(fā)布學校的招生代碼,同學們可以時刻關注學校的動態(tài)。大家在關注學校的動態(tài)的時候也可以多多關注學校的其他情況,比如學校的辦學情況、學校的師資力量。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學校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學校名稱 |
招生代碼 |
重慶涪陵第一中學 |
3450000115 |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涪州州牧鄒放聘請施紀云為總教習,開設“涪州官立師范中學堂”于北巖“鉤深書院”原址(今北山坪點易洞旁),招兩個班(各20名學生),學堂辦至光緒三十一年。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涪州州牧鄒憲章將“涪州官立師范中學堂”改辦為“涪州官立中學堂”, 鄒自任學堂監(jiān)督,另請一副監(jiān)督管理學校。每年招初中班一個。
1911年,因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國,“廢除府制”,改州稱縣,官立改稱公立,學堂改稱學校,學校定名為“涪陵縣立中學校”,簡稱“縣中”,涪陵一中的現代教育歷史正式開始。
民國七年(1918年),因民國六年(1917年)護法戰(zhàn)爭致使四川“靖國戰(zhàn)爭”爆發(fā),軍閥割據,戰(zhàn)亂不斷,學校因經費日漸不支。
至民國八年(1919年)春期,學校停辦。此時,學校已共卒業(yè)初中十期,第十一、十二、十三期的初中均停辦。民國十年(1921年),由涪陵縣立高等小學堂校長李述銘呈涪陵縣國民政府核準于校內增設中學班,合辦中、小學,學校更名為“涪陵縣中小合校”,校址設在冠蓋里。
民國十二年(1923年),涪陵縣中小合校初中部鬧學潮,中學班停辦。
民國十五年(1926年)春,經劉家修先生等各方努力經營,學校又得以重新招收初中第一班。
民國十五年(1926年)秋,涪陵縣中小合校內附設一個師資班,學校更名稱為“涪陵縣中師小合校”。一月后師資班分出成立為“涪陵縣立簡易師范學校”。一年后,學校復稱“涪陵縣中小合校”。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涪陵縣中小合校中小學分流。中學部改建為“涪陵縣立初級中學校”,仍設立于冠蓋里;小學部遷出設立為“啟明小學”(俗稱“縣高小”),設址于育園(秦義園內一個小亭閣處)。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春,涪陵縣立初級中學校,接收因鬧學潮被四川省國民政府勒令合并的涪陵縣立女子初級中學(簡稱“縣女中”),作為學校的女生部。但縣女中學生與縣中原校女生不合,不久仍分出單設于縣女中原址,后復名縣女中。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吳懷任涪陵縣立初級中學校長期間,學校發(fā)生巨變,被四川省國民政府勒令停辦,后因馮煥章(即馮玉祥將軍)電致四川省督學,方得恢復辦學。
民國三十年(1941年),涪陵縣立初級中學校開始辦高中部,更名為“涪陵縣立中學校”,與當時的“省涪中”相應。
李夏,巴渝都市報社主任編輯(高級職稱)。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重慶市新聞攝影學會副主席、涪陵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
李廷勇,現任重慶市涪陵區(qū)旅游局局長。
陳東風,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教授,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向仲懷,中國工程院院士、蠶學家,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只有了解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學校一直秉承的辦學宗旨和未來的發(fā)展前景這些相關資料,同學們和家長們可以仔細閱讀,希望能對同學們和家長們選擇學校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幫助??荚囘^后,不管大家考得是否理想,同學們都應該接受現實,相信同學們在高中的生活中會收獲屬于自己的成長與精彩。每個人都有過非常美麗而偉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