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蘇省蘇州市第五中學 更新日期:2023-05-24 15:28
江蘇省蘇州市第五中學地理位置東起義慈巷,西接楓橋路,南臨三樂灣,北靠山塘街,毗鄰石路鬧市,倚望江楓幽景。乘車路線主要為:公交出行;也可以自駕導航直接到校。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qū)義慈巷15號
蘇州市第五中學附近的公交站:
第五中學、第五中學(麗景名都)、廣廈小區(qū)、寶康小區(qū)、武警支隊、區(qū)民政局、何莊、司法局、國稅局、前進街勝利路口、市規(guī)劃局、人民廣場、第五中學、人民路口、中級法院、廣播局生活區(qū)。
蘇州市第五中學附近的公交車:
14路、20路、6路、22路、15路、1路、9路、13路等。
學校地理位置東起義慈巷,西接楓橋路,南臨三樂灣,北靠山塘街,毗鄰石路鬧市,倚望江楓幽景。占地面積五十三畝,建筑面積一萬九千二百三十余平方米,在職教職員工185人,初高中共45個教學班,學生人數(shù)2150人。2007年起取締初中,成為純高中學校。
校園內綠樹參天,鳥語花香,幢幢歐式小樓與現(xiàn)代樓宇、古典廊亭在綠蔭青蔓掩映下,構畫出別具韻味的校園風光。
校景擷英(41張積百十年集萃凝英,揚百十年神圣偉光,學校孕育了悠久優(yōu)良辦學傳統(tǒng),嚴謹求實教育風尚。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已為國家社會培育了無數(shù)優(yōu)秀學子,造就一屆又一屆合格的國家建設者。在優(yōu)秀學子中,先后走出中科院院士,榮獲國家特殊津貼的學者、專家、科學家達七十余名,還有的成為著名導演、藝術家、國家干部、企業(yè)家和日本、香港、澳門實業(yè)家等。學校在社會上尤其在蘇州城區(qū)西部地區(qū)享有較高聲譽。
學校扎實探索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之路,加快推進以先進教育思想為引導,以教科研為先導,以造就高素質師資隊伍為基礎,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為內涵的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學校無論辦學體制、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質量、校園環(huán)境、現(xiàn)代化建設等各方面都有了顯著變化和進步,造就了一支素質好、作風正、勤探索、圖進步、教學及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營造出傳統(tǒng)風格與現(xiàn)代氣息相映襯協(xié)調的美麗校園風貌。
蘇州市第五中學前身之一——萃英中學(時稱萃英書院),由美國基督教會傳教士海依士博士創(chuàng)辦于1892年,江蘇省志、蘇州市志認為“蘇州有普通中學,始于萃英書院”。學校創(chuàng)辦之始就率先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文理科教育體系和教學管理模式,培育了一大批社會賢達和學界英才,被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著名教育家王世杰譽為開“蘇校先河”,國民黨元老葉楚傖更譽學校是“盡東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