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是2000年由具有56年輝煌辦學歷史的原浠水師范轉(zhuǎn)辦的一所市級示范高中,坐落在浠水縣城東北的鳳棲山上。
王羲之曾足至潑墨揮毫,蘇軾題筆“鳳棲石”墨跡尚存,現(xiàn)代大儒徐復觀先生托忠魂于此,生命科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湯佩松院士親自為生物園題名……這里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匯聚了科學、人文精神,是讀書學習的絕佳場所。
浠水實驗高級中學的前身浠水師范正式創(chuàng)辦于1945年,是一所在全省享有盛名的中等師范學校。1951年秋,為適應小學教育發(fā)展需要,在浠水縣立初級中學內(nèi)附設“短師班”,停辦后又于1956年5月在浠水第二初級中學內(nèi)附設短期“師資訓練班”。1956年8月,為解決浠、羅、英3縣小學師資供求問題,省教育廳決定設立“浠水初級師范學校”,此期間學校又于鳳棲山西麓建立新校舍(今實驗高中校址),學校占地面積約100畝。1958年秋學校更名為“湖北省浠水縣師范學校”,開設中師班級。1962年8月,在貫徹中央“調(diào)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中,浠水師范被撤銷。1972年春根據(jù)湖北省有關精神確定復辦“湖北省浠水師范學校”,并于鳳棲山原址復校招生,招生采取推薦辦法。1977年秋,廢除推薦制度,恢復考試制度,入校新生從高中畢業(yè)生中擇優(yōu)錄取,1981年秋改從初中畢業(yè)生中擇優(yōu)錄取,學校定位為中等師范學校(1994年起為副縣級單位),先后招收過13省60多個縣市的學生。
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后,中師調(diào)整步伐加快,遵照黃岡市政府的決定,經(jīng)浠水縣委、縣政府同意,浠水縣教委向黃岡市教委呈遞《關于將浠水師范改辦成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的請示》,上級部門于2000年4月正式批復同意浠水師范轉(zhuǎn)制。2000年秋,“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開始招生。2002年夏,學校最后一屆中師生畢業(yè),“浠水師范”徹底轉(zhuǎn)辦為“浠水縣實驗高級中學”。
學校占地面積168畝,校舍建筑面積近6萬平方米,有藝術樓、大禮堂、圖書樓、實驗樓和優(yōu)美如畫的鳳棲廣場、大型音樂噴泉等。校內(nèi)三棟教學樓,三個年級分區(qū)教學和管理。在校學生現(xiàn)有3200余人,58個教學班,教職工329人。其中,碩士11人,特級教師2人,正高級2人,副高級86人,省級學術帶頭人1人,省級骨干教師3人,市級骨干教師31人。
學校始終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重視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推行163高效課堂模式,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基。以南學忠校長為首的校領導班子團結務實、勤政廉潔、勇于進取、富于創(chuàng)新,他們在充分學習、廣泛考查、集思廣益、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以人為本,仁愛樹人”的辦學理念,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科教興校,特色立校,質(zhì)量強校”的辦學思想,確立了校長負責制的管理體系,制定并完善了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班主任責任制、備課組長責任制、績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學校管理全面實現(xiàn)了人性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精細化、制度化,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優(yōu)質(zhì)高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整合教育資源塑造學生健康人格。一是學校堅持全員育人、全程德育理念,寓人格塑造于生活中;二是立足于德育的主陣地,通過入學教育、班會、晨會、大會、日常管理等途徑不斷開展人格教育培養(yǎng);三是依托學校省級示范家長學校平臺,培訓家長科學育人知識,轉(zhuǎn)換家庭教育就是分數(shù)教育的觀念,家校和諧同塑學生健康人格;四是借助聞一多和革命老區(qū)等資源,建立多樣化的德育基地塑造學生奮發(fā)向上,樹立崇高理想;五是落實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計劃;六是通過交通、消防、衛(wèi)生、環(huán)保、公安等政府部分協(xié)助開展公民基本道德和基本技能教育;七是依靠社區(qū)、關工委和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座提升人格;八是加大文化建設的力度,以文化人,以境達人。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學校堅持通過每學期初組織學生開展入學教育,學習各項管理制度和規(guī)定,修訂班級公約、寢教室生活公約,不斷提高學生做健康人的認知水平;通過每日的衛(wèi)生評比、定期的星級教室創(chuàng)評、文明寢室創(chuàng)評、班級文化墻評比、小組活動比賽等措施,教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落實《德育學分制》,引導學生形成文明守紀、博文約禮的道德情感;通過開展新生軍訓活動、學生遠足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意志;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安全,消防、法制講座,組織學生開展“三管七不”、“珍愛生活,遠離毒品”、“珍惜青春遠離網(wǎng)吧”簽名活動。弘揚自尊自愛自律向上的人生取向;通過學生干部競選上崗,開展自主管理,開展班級學生校園教育管理實踐周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我實現(xiàn)、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責任;通過舉辦“愛與和諧、幸福的計劃”家庭親情活動,舉辦成人禮、畢業(yè)典禮,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通過組織青年志愿者活動,培訓禮儀生活動,組織“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友愛、相互關懷意識;通過舉行“文明道德伴我行”,“老區(qū)精神校園行”,“瞻仰紅安烈士陵園”,參觀聞一多紀念館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奮發(fā)立志的情操;我們開通了校園熱線電話,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開辟了“青蘋果之家”、“留守學生和學困生家園”、獨生子女研究所,緩釋了學生的心理壓力,矯正了學生厭學憤世、孤僻自閉、行為逆反等缺陷;通過高效課堂模式,舉辦趣味比賽引導學生樹立會作、探究、敢于展示和正確評價自己的良好人際關系。
學校自2010年以來實施的以“163高效課堂”改革為突破口的教育教學改革,為學校的健康人格教育搭建了平臺。16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導學案為統(tǒng)領,以小組建設為保障,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本質(zhì),以“三維目標”為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和發(fā)展學生為方向的教育教學思想體系。在這種課堂,師生關系融洽,學習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和技能,從而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升華,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根據(jù)我校坐落在鳳棲山上的地理位置以及轉(zhuǎn)制后的高中教育現(xiàn)實,學校文化建設的總主旨與靈魂定格在“鳳凰文化”上。鳳凰文化的主旨: 崇尚以德服人,主張和諧共贏, 倡導平等開放,強調(diào)自我完善。鳳凰,其形象集動物美之大成,乃博采眾長之神鳥,鳳凰身上“五色備舉”,美麗之極。寓意見賢思齊、勤修五德;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博采眾長,追求卓越之精神。與時俱進的浠水實驗高中好比鳳凰,在實高人心中,鳳凰形體優(yōu)美,毛羽絢爛,鳴聲清麗,奮飛九霄,是青春,是理想,是奮斗,是文明,是美德的象征。同時學校托瑞鳥鳳凰之吉祥,寄吾實高人之期望:實高學子,鳳雛在巢;立志修德,一朝高舉;篤行求真,一鳴驚人;追求卓越,鳳鳴九天。教學樓、道路命名,校服設計,校徽校歌,學生誓詞,班級文化,校園內(nèi)的各種標識,等等,無不體現(xiàn)出鮮明的鳳凰文化特色。
轉(zhuǎn)制以來,學校四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單位”,榮獲“健康人格教育全國特色學校” “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學校”“湖北省示范家長學校”“湖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文化建設百強校” “湖北省人民最滿意學校”等榮譽稱號,并先后16次高考成績被黃岡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學質(zhì)量特別優(yōu)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