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11-20 09:59
北京外國語大學很多專業(yè)就業(yè)和師資都很不錯,小編根據學生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子反饋的專業(yè)滿意度進行了篩選,篩選了排名靠前的部分專業(yè),并在后面列舉了幾個專業(yè)的詳細介紹。
北京外國語大學專業(yè)滿意度較高專業(yè):英語、工商管理、阿拉伯語、金融學、德語。
英語語言文學系是我校最早設立的學科之一,創(chuàng)建于1944年6月。半個多世紀以來,它為新中國的英語教學與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代表著該領域的最高水平。它不僅培養(yǎng)英語基本功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廣泛適應能力的中國一流的應用型外語人才,而且始終致力于為國家輸送高級翻譯、英語教育與研究領域的專門人才。該系可授予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同時擁有博士后流動站,并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英語語言文學重點學科。該系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博士生導師11名,教授25名。
教學分為本科和研究生兩個層次。本科為4年,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譯等五個方面的全面高級訓練,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開設英美文學、語言學和翻譯學、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yè)課程,同時為學生提供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外交、新聞與法律等方面的大量選修課,使他們具備一流的英語水平和寬廣的知識面。研究生教學包括碩士生和博士生兩個層次,學制分別為2.5年和3年,研究方向為文學(含英國文學、美國文學、澳大利亞文學和比較文學)、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含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四個領域。英語系畢業(yè)生可在國家涉外部門、外資企業(yè)、新聞界及高等院校找到理想職位。
設置為國際企業(yè)管理、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生產作業(y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財政學、項目管理、國際市場營銷等。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專業(yè)介紹
阿拉伯語是歷史悠久的阿拉伯民族的共同語言,是伊斯蘭教的宗教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在西亞和北非,有22個阿拉伯國家把它作為官方語言,在另外十幾個伊斯蘭國家中也廣泛使用。
阿拉伯語專業(yè)建于1958年,1981年獨立建系。1980年成為全國第一個阿拉伯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成為全國第一個阿拉伯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92年又被批準可以接受培養(yǎng)阿拉伯語博士后。2002年,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專業(yè)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4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外語基本功扎實、知識面較寬、綜合素質好、工作適應能力強、有專業(yè)發(fā)展?jié)摿Φ娜瞬拧K麄冎械拇蟛糠秩艘殉蔀槲覈饨煌馐鹿ぷ骱桶⒗Z教學、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阿拉伯語系有一支責任心強,學術水平高,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17名,其中有教授、副教授11名。
阿拉伯語系擁有專用的教學設備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樓(由阿聯酋總統(tǒng)贈款興建、裝備),設有1個電腦實驗室、2個語言實驗室、1個視聽實驗室、2個圖書閱覽室,還有可供研究生實習用的、國際會議紅外線同聲傳譯系統(tǒng)。寬敞明亮的教室和藏書2萬余冊、錄音錄像帶上千盤的圖書音像資料室及電腦、攝錄像機、投影儀等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更快、更好地培養(yǎng)高層次復合型阿拉伯語人才提供了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和保障。
阿拉伯語系現有下列幾種教學層次:本科(4年)、碩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博士后(2年)。
阿拉伯語系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為我國外交、對外文化交流、對外經貿、對外新聞、對外軍事和其它涉外領域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同時為我國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輸送合格的師資和科研人員。近年來,阿語系畢業(yè)生主要去向是外交部、商務部、中聯部、文化部、對外友協(xié)等國家部委以及新華社、國際廣播電臺、社會科學院、高等院校、進出口公司、外交人員服務局、旅行社等部門。各用人單位對阿拉伯語系畢業(yè)生各方面素質、能力以及發(fā)展?jié)摿容^滿意,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順利。
阿拉伯語系積累了豐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形成了“團結向上、刻苦勤奮、嚴肅活潑、求實創(chuàng)新”的良好系風。阿拉伯語系十年辦學經驗總結獲得1989年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阿拉伯語系研究生教學經驗總結獲得1993年優(yōu)秀教學成果國家二等獎。先后出版了近百種教材、專著、譯著、專業(yè)論文集以及課外讀物。其中《阿拉伯語》課本(10冊)1987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和政策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1988年獲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基礎阿拉伯語》課本(4冊)1994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阿拉伯通史》獲2001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003年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等獎;《阿拉伯語詞匯學》獲2001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04年,《阿拉伯文化與中阿文化交流》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
阿拉伯語專業(yè)本科開設精讀、閱讀、口語、語法、視聽說、報刊、文學選讀、寫作、翻譯(口、筆譯)等專業(yè)必修課程和阿拉伯各國概況、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阿拉伯歷史等專業(yè)選修課程。還開設了政治外交、對外經貿、阿拉伯社會文化三個專業(yè)傾向課,形成了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外交、經貿、文化、國情相復合的教學體系。此外,學校還有英語、漢語、國際金融、國際商法、哲學及政治經濟學、計算機等課程。通過4年的培養(yǎng),學生不僅具有較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而且還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較寬的知識面。此外,還經常組織各類講座、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擴大知識面、充實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全面發(fā)展,以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阿拉伯語系與阿拉伯教科文組織簽訂了文化合作協(xié)議,與開羅美國大學、敘利亞大馬士革大學、約旦耶爾穆克大學、巴林大學、阿曼卡布斯蘇丹大學、蘇丹喀土穆國際阿拉伯語學院、也門亞丁和薩那大學和突尼斯布爾吉巴大學等十幾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和文化合作關系,定期互訪,互派教師講學。近年來在阿拉伯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成功地舉辦了兩屆亞洲大學阿拉伯語教師暑期短訓班、面向21世紀的中阿文化關系研討會;受教育部委托為到阿拉伯各國留學、進修人員開辦多期阿拉伯方言短訓班;還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阿拉伯文化周”、“第二屆阿拉伯文化研討會”、“第一屆阿拉伯經濟研討會”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給阿拉伯語系師生提供了學習、實踐的機會,而且也促進了教學和科研工作。阿語系還設立了“趙軍利獎教、獎學金”,獎勵在教學和科研方面成績顯著的師生。
阿拉伯世界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匯處,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和地中海,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阿拉伯世界盛產石油,被人們稱作“黑色金子的世界”。人們對這一地區(qū)早就格外關注。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世界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對這一地區(qū)也越來越重視。隨著我國加入世貿,我國與阿拉伯國家外交、經貿、文化、技術合作、業(yè)務關系會不斷發(fā)展與加強,阿拉伯語人才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