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原南郊中學 更新日期:2020-06-11 09:53
我們在了解學校的信息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好奇心,想要去了解學校的評價怎么樣,當然關于學校的評價都是有好的,也有負面的。但是我們在了解萬一所學校的情況之后肯定也有自己的評價的,咸陽三原南郊學校就是很多同學理想中的學校,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三原南郊中學是陜西省創(chuàng)建最早的中學之一。學校始名渭北中學,創(chuàng)建于1919年。由同盟會元老當時擔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的于右任先生倡辦,陜西靖國軍出資興建。陜西靖國軍是辛亥革命后護法運動中建立的一支革命軍隊。陜西靖國軍在當時抗擊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革命斗爭中特別重視興學救國,辦了不少學校。渭北中學就是陜西靖國軍興辦的地方普通中學校。學校之所以名為渭北中學,是因為陜西靖國軍所管轄的區(qū)域是渭北八個縣(涇陽、三原、高陵、富平、白水、蒲城、澄城、銅川)。建校以來曾十易校名。
1922年,北洋軍閥勢力卷土重來,陜西靖國軍被遣散。渭北中學曾更名為省立第四中學,不久又恢復了渭北中學校名。1928年,學校改名為陜西省立第三中學校。1934年改名為陜西省立三原初級中學校。1940年,學校改名為陜西省立三原中學。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陜甘寧邊區(qū)關中聯(lián)合中學從革命老區(qū)旬邑馬欄幾經(jīng)輾轉遷來三原,和私立池陽中學、私立民治中學一同并入省立三原中學,學校改稱陜甘寧邊區(qū)三原中學。建國后,學校改名陜西省三原中學,直到1958年。
1958年,省教育廳將學校下放交三原縣管理,改名為三原縣第一中學,1959年,由于涇陽、三原、高陵、淳化合并,學校又改名為三原縣南郊中學。1969年文化革命中,學校曾改名為三原縣中學,不久又恢復三原南郊中學校名。過去,人們習慣簡稱該校為“省三中”,“省三中”這個簡稱,使用時間前后有四十年。所謂“三中”,先后代表三個含義,一是“第三中學”,二是“三原初中”,三是“三原中學”。南郊中學曾三遷校址。創(chuàng)建時,校址在“大公館”(清代陜西省提學使衙門),即今三原縣幼兒園所在地。
1922年到1954年前后三十二年間,學校設在城內(nèi)山西街西端學古書院舊址。1954年以后,在三原南郊現(xiàn)址。南郊中學富有革命傳統(tǒng)。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的建立,以可歌可泣的業(yè)績,寫就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南郊中學曾經(jīng)是新文化運動的前沿陣地。渭北中學初建時期,首任校長田種玉聘請了許多思想進步的知識分子來校任教。其中有于右任先生的恩師著名的革命志士朱佛光先生,還有許多留學回國的民主革命家。學校有“公共書報共覽社”對外開放,陳列進步書刊,傳播馬列主義思想。北京五四青年反帝愛國運動爆發(fā)后,渭北中學在陜西靖國軍的支持下,組織動員三原各界群眾數(shù)千人,舉行為期三天的大規(guī)模的聲援北京愛國學生的游行示威活動。渭北中學還專門向北京執(zhí)政府發(fā)出通電。強烈要求我國出席巴黎和會代表“萬勿讓步,致誤全局”,要求“依法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
三原縣南郊中學屬陜西省重點中學。學校具有悠久的歷史。始名渭北中學,三原南郊中學由于右任先生倡辦,陜西靖國軍出資,1919年4月5日開學,當年6月15日舉行開學典禮。1922年2月由陜西省教育廳接管,曾更名為陜西省立第四中學校,不久又恢復渭北中學校舊名。學校始建時為四年制中學,1923年招收三年制初中學生,1926年后成為初級中學。
1928年1月改稱陜西省立第三中學校,1934年 10月改稱陜西省立三原初級中學校,1940年學校改名為陜西省立三原中學,設立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1949年5月,三原解放,學校因陜甘寧邊區(qū)關中聯(lián)合中學、私立民治中學、私立池陽中學等校并入,改稱為陜甘寧邊區(qū)三原中學。建國后,學校稱陜西省三原中學。1958年1月改稱為三原縣第一中學。
1959年2月,改名為三原縣南郊中學,1969年曾稱三原縣中學,不久恢復三原縣南郊中學現(xiàn)名。建校以來曾三遷校址,最初校址在三原城內(nèi)東渠岸原學臺公館(即大公館,現(xiàn)三原縣幼兒園所在地),1920年遷入三原城內(nèi)山西街西端學古書院舊址。1953年,經(jīng)上級三原南郊中學批準,在三原縣城南郊勘建新校。1954年,學校從城內(nèi)山西街遷至縣城南郊現(xiàn)址。
三原南郊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和悠久歷史的省級重點中學。八百里秦川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西部地區(qū)淳樸的民風以及校園濃濃的人文環(huán)境、厚重的文化積淀、濃郁的學術氛圍、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開放的春風,鑄就了她輝煌燦爛的歷史。